臨床檢驗項目意義

血液常規檢查之臨床意義

  1. 白血球(WBC)
    由白血球的數目增加與否可知有無發炎、白血病、組織壞死等。
  2. 紅血球(RBC)
    貧血或失血時都會影響紅血球數目。高值時可能患紅血球增多症或地中海型貧血;低值時可能為貧血。
  3. 血紅素(Hb)
    主要是用於檢查是否貧血。
  4. 血球容積(HCT)
    乃指紅血球在血中所佔體積的百分比,更能正確了解貧血之程度。
  5. 平均血球容積(MCV)
    代表紅血球的平均體積。高值時表示紅血球過大,見於缺維他命B12和葉酸之貧血、巨紅血球症;口服避孕藥、停經婦女及老人,MCV也會較大。低值時表示紅血球較小,見於缺鐵性貧血、地中海型貧血以及慢性疾病造成之貧血。
  6. 平均紅血球血紅素量(MCH)
    在於測紅血球中血紅素的平均含量,其臨床意義可參考MCV。
  7. 平均紅血球血紅素濃度(MCHC)
    在於測血紅素中血紅素濃度之平均值,以加強對血紅素檢驗值之佐證。
  8. 血小板(PLT)
    高值時可能與紅血球增多症、慢性骨髓性白血病、骨髓纖維化、脾臟切除、慢性感染或急性感染恢復期有關。血小板值過低時可能有出血傾向,凝血情形不良之再生不良性貧血。

糖尿病檢查

  1. 飯前血糖(Glucose AC)
    乃指空時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。是篩檢糖尿病最基本的方法。
  2. 飯後二小時血糖(Glucose PC After meal 2hrs)
    為確定有無糖尿病,可加做飯後二小時血糖,結果>180mg/d1,即應進一步看糖尿病專科醫師。

肝膽功能檢查

  1. 總膽紅素(T-BIL)
    高值時可能因急性肝炎、溶血性黃疸、膽結石、膽管炎、阻塞性黃疸。
  2. 直接膽紅素(D-BIL)
    高值時可能患肝炎 、肝硬化、阻塞性黃疸。
  3. 總蛋白(TP)
    檢查營養狀態、肝臟功能、感染症之用。
  4. 白蛋白(ALB)
    白蛋白是用來維持血漿的滲透壓,在肝臟製造,故肝臟發生疾病、下痢、營養失調等情 況時, 白蛋白會明顯減少。
  5. 球蛋白(GLO)
    白蛋白以外的蛋白質總稱。肝病、腎臟病、自體免疫疾病、癌症及受感染時均可能發生增減。
  6. 鹼性磷酸酵素(ALP)
    正值發育期間的小孩或少年,其值雖可高達2-3倍,但仍屬正常。高時可能為急性肝炎,阻塞性黃疸、肝內膽汁積滯、局限性肝障礙、肝硬化、肝癌、骨癌或骨癌轉移等。
  7. 天門冬胺酸轉胺酵素(SGOT/AST)
    為體內酵素,存在於肝臟、心臟中,也存在於腦部或血球等器官或細胞。 SGOT/AST偏高代表這些部位有可能發生問題。
  8. 丙胺酸轉胺酵素(SGPT/ALT)
    SGPT/ALT在血清中的數值代表肝細胞受損程度。急性肝炎者的數值可能高達500~1000U/L以上,另慢性肝炎、酒精性肝障礙、肝硬化、肝癌等亦會造成值偏高。
  9. 實質性、酒精性肝炎(γ-GT)
    是一種存在於肝臟、胰臟、脾臟及腎臟的酵素,最常用於篩檢肝臟機能障礙及硬化,尤其是酒精性肝障礙和藥物性肝障礙。

B型肝炎檢查

  1. B型肝炎表面抗原(HBsAg)
    具有蛋白質外套,對環境變化較敏感,因此要透過密切接觸後,病毒入侵新宿主的成功率會較高, 潛伏期約10-12週左右, 一般慢性帶原者沒有什麼症狀,但有些人會變慢性活動性肝炎,最後引起肝硬化或肝癌。
  2. B型肝炎表面抗體(HBsAb)
    對B型肝炎產生抵抗的能力,或為被動免疫抗體。

C型肝炎檢查

  1. C型肝炎抗體(Anti-HCV IgG)
    傳染途徑輸血傷口,與B型肝炎類似,且也會變成帶原狀態亦與肝細胞癌有關。

腎功能檢查

  1. 尿素氮(BUN)
    為腎臟濾過代謝之最終產物,當腎障礙時,產物無法適當排出,此時血清之尿素氮數值升高。
  2. 肌酸酐(CRE)
    肌酸酐是肌肉運動的主要能源--肌酸所分解的一種物質,可自由地通過腎臟的絲球體。只要腎臟功能正常,肌酸酐會經由尿液排泄至體外,故只要測定肌酸酐就可得知腎臟的排泄功能。
  3. 尿酸(UA)
    乃體內普林(Purine)的代謝物,以動物的內臟普林含量最多,飲酒過量、糖尿病、痛風、腎炎、鉛中毒。

血脂肪檢查

  1. 三酸甘油脂或中性脂肪(TG)
    TG之形成,大多來自醱酵類及碳水化合物(米飯、麵包等穀類),當中性脂肪數值偏高,則易 患糖尿病、動脈硬化、心肌梗塞、肥胖症。
  2. 總膽固醇(CHOL)
    體內最具代表性的脂肪。當血清中膽固醇含量過高,易引起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及腦中風。
  3. 高密度脂蛋白--膽固醇(HDL--C)
    總膽固醇即使正常,若HDL-C太低(35mg/dl),則發生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仍相對較高。
  4. 低密度脂蛋白--膽固醇(LDL--C)
    總膽固醇即使正常,若LDL--C太高(>160mg/dl),則發生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仍相對較高
  5. CHOL/HDL--C比值
    此一比值是評定冠狀心臟病危險機率的重要參考,當比值愈大,則發生冠狀心臟病的機率愈高

心臟肌肉酵素檢查

  1. 肌酸氫酵素 CPK
    心肌梗塞、肌肉炎症反應、運動過度亦會上昇。
  2. 乳酸脫氫酵素 LDH
    心肌梗塞、肝病、血液病、腫瘤、肺病變、貧血等。

電解質檢查

電解質乃維持體內衡定的物質,無論過高或過低,可能引起心律不整、痙攣、骨質疏鬆等情形。從檢驗中得知其量不足時,可由食物或藥物補充。

  1. 鈉(Na)
    嚴重脫水、腎上腺功能亢進時,鈉會增加:腹瀉、嘔吐、服用利尿劑時鈉會減少。
  2. 鉀(K)
    尿毒症、燒傷、急性傳染病、服用大量毛地黃,會造成鉀離子升高;營養不良、代謝性鹼中毒 、腹瀉、嘔吐時,鉀離子降低。
  3. 氯(Cl)
    氯和鈉的不足,通常是同時存在的。尿路阻塞、脫水時,氯會升高。
  4. 鈣(Ca)
    血鈣升高時,主要見於惡性腫瘤、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和維他命D中毒,降低時,主要見於骨軟化症、佝僂病、維他命D缺乏和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。應與磷(P)同時判讀。
  5. 磷(P)
    應與鈣一起判讀。當鈣升高時,若磷也升高,可能為惡性腫瘤;若磷下降,可能為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或維他命D過剩症。當鈣下降時,若磷也下降,可能為骨軟化症、佝僂病或維他命缺乏;若磷升高,則可能為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或慢性腎功能不全。

癌症篩檢

  1. 甲型胎兒蛋白(α-Fetoprotein/AFP)
    α-Fetoprotein/AFP是血液檢查中用來篩檢肝癌最常用的方法(篩檢肝癌時最好配合腹部超音波檢查),若值偏高,有可能為肝癌或慢性肝炎。但胃癌、畸胎瘤、睪丸癌和卵巢癌等增殖性疾病、懷孕或急性肝炎時,值也會偏高,因此必須配合臨床症狀再做判斷。
  2. 大腸直腸癌(CEA)
    CEA是一種腫瘤標幟,通常以大腸、直腸癌及肺腫瘤時此項檢驗數值最高,而其他癌症此值有可能偏高,只是其比例較少,此項檢查,屬於非特異性檢查,並可能有少數的偽陽性產生(長期抽煙者)。
  3. 卵巢癌(CA125)
    各種腫瘤陽性率:卵巢癌97.1%、巧克力囊種子宮腺肌瘤兩者約88.9%、子宮內膜症78.8%、巧克力囊腫63.2%、胰臟癌48.6%、肝癌42.9%、子宮內膜癌37.5%、良性卵巢腫瘤23.1%。
  4. 胰臟癌(CA199)
    胰臟膽囊膽管癌、腸胃卵巢癌,其它癌症陽性率30%以下。
  5. 乳房癌(CA153)
    原發性乳癌
  6. 肺癌(Cyfra21-1)
    惡性肺腫瘤時期輔助標記NSE、SCC、CEA。急性肺炎、肺結核、間質性肺炎、肝硬化、腎衰竭、良性肺腫瘤、長期抽煙者亦會升高。
  7. 胃癌(Ca72-4)
    對惡性腫瘤具有高度特異性,若加上CA19-9更可提高對胃癌的檢出率達70%以上。
  8. 鱗狀上皮細胞癌(SCC)
    婦科:鱗狀上皮癌、子宮癌、妊娠、卵巢囊腫、子宮肌瘤、經期前後婦女亦可能有高值。
    消化道:食道癌、消化道鱗狀細胞腫瘤。
    呼吸道:鱗狀上皮癌、大細胞癌、肺癌、腺癌、小細胞癌、良性肺疾病。
  9. 前列腺特異抗原(PSA)
    前列腺肥大症、前列腺癌、診斷與治療的指標前列腺按摩。
  10. 骨髓癌(β2-microglobulin)
    β2-microglobulin是淋巴球上的小蛋白質,當淋巴球壽命縮短,例如淋巴球性白血病、HIV的攻擊,就大量釋出到血液中。血清β2-microglobulin上升於20-60%急慢性白血病、淋巴瘤、大腸癌、胰臟癌、乳癌等。

甲狀腺功能檢查

  1. 三碘甲狀腺素(T3)
    高值:甲狀腺機能亢進、毒性甲狀腺種、T3治療中病人、Grave's disease。
    低值:甲狀腺功能不足、使用T4治療、Hashimoto's disease、服用類固醇或上了 年紀的人、 甲狀腺切除。
  2. 甲狀腺素(T4)
    T4是一種甲狀腺激素,分析其血中含量,可知甲狀腺功能,最好和TSH一起判讀。
    增加:可能為急性甲狀腺炎、甲狀腺功能亢進、妊娠、服用大劑量甲狀腺內分泌素。
    減少:可能為甲狀腺功能減退,服用降血壓藥或甲狀腺抑制劑。
  3. 甲狀腺刺激素(TSH)
    由腦下腺前葉所分泌之荷爾蒙,可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。檢查TSH可篩檢甲狀腺功能, 通常必須和甲狀腺素(T4)一起判讀。 一般而言,甲狀腺功能亢進時,TSH下降;功能低下時,TSH上升。

組織發炎篩檢

  1. C反應蛋白(CRP)
    可篩檢體內是否有急慢性發炎或組織壞死。需配合其他檢查、自覺症狀及醫師診察再做判讀。 CRP昇高時為異常,主要見於各種發炎和膠原病(如風濕熱、類風濕關節炎、紅斑性狼瘡等)。
  2. 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(RA Factor)
    是體內所產生的一種自體免疫抗體,75%類風濕關節炎病患的血清及關節液裡,可發現抗體 (此因子有時也見於無類風濕性關節炎者身上)。

梅毒血清試驗(S.T.S. )

  1. 快速反應素測定(RPR/VDRL )
    為篩檢梅毒最常用的方法,呈陽性時表示可能罹患梅毒或嚨仳疾病引起的偽陽性。呈弱陽性 表示可能是早的感染或偽陽性,或是治療後梅毒活性減低。呈陰性,則表示未感染毒。
  2. 梅毒螺旋體血球凝集試驗(TPHA)
    是針對梅毒感染的特異性檢查,當RPR有反應者應加做TPHA,才能確定是否感染梅毒。 感染梅毒經治療後RPR可能轉變為陰性,但TPHA仍會維持陽性。

愛滋病抗體(Anti-HIV)

AIDS 是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之簡稱,愛滋病毒的感染有幾種主要途徑:

  1. 性交:與愛滋病毒帶原者作口交,肛交或陰道交等性行為或其他體液交換時均有受感染的可能。
  2. 與受感染的人共用注射針頭及注射筒。
  3. 母親垂直感染嬰兒。
  4. 血友病等輸血。

胃幽門桿菌(Helicobacter pylori)

確定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是否為細菌性感染。臨床上大部分感染Hp的患者都沒有任何症狀, 只有一小部份的人感到腸胃道不適。反過來說,絕大多數的慢性胃炎、十二指腸潰瘍、胃潰瘍、 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以及部份胃癌患者都跟Hp的感染有關,尤其是小時候就得到此菌的病患,以後 比較容易轉成胃癌。